-
破局实操:撕掉服务“标签”,穿上技术“马甲” 当整个农资行业高喊“转型服务商”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资商在服务升级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呢? 1.“跪式服务”的致命悖论 赊销垫资、送货到田、下地诊断………这些被业内奉为圭臬的“五星级服务”,正在将农资商一步一步推向深渊。有数据显示,2024年农资行业赊销率突破72%,而种植户复购率却跌破40%。显然,当农资商把身段压得越低,种植户就越把“占便宜”视为理所当然。 2.海底捞模式为何在农资圈失效 曾经有农资商效仿餐饮业服务标杆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凌晨5点送药到地里、免费代工配药………结果呢?种植户一边享受24小时待命服务,一边拿着产品向“隔壁老王”压价。 在农资行业,这种过度的服务模式不仅无法赢得种植户的忠诚,反而让自己陷入经营困境。事实上,种植户的需要不是“过度服务”,而是能够真正解决种植问题的产品和技术。 颠覆认知:从“服务生&rdq...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elite rice with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hrough pyramiding of key resistance gene and simultaneously editing multiple susceptibility ge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中间材料07GY31-Piz-t中组合敲除水稻感病基因实现了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广谱抗病性的改良。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广谱抗性水稻品种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之一。引入抗病(R)基因仅能识别包含有相应无毒基因的稻瘟菌小种,而敲除感病(S)因子可以显著提高抗性,但抗性水平远低于R基因介导的抗性。兼顾R基因的质量抗性和S因子的数量抗性对培育广谱抗病(BSR)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研究中,宁约瑟团队发现在日本晴背景下同时敲除三个S因子Pi21、Bsrd1和Xa5...
-
为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贯彻落实《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3月19—2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四川省金堂县组织召开粮油作物防病虫提单产现场会。会议观摩了金堂县小麦、油菜防病虫提单产示范现场,交流了科学防控病虫害在粮油作物减损、提质、增产的作用及经验,部署了全年防病虫提单产工作任务,推动防病虫提单产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会议认为,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在全国组织部署“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全国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持续降低,2024年的病虫危害损失率为3.1%,挽回粮食产量损失3270亿斤,相当于增加4亿亩“隐形耕地”的粮食产量,提单产、增总产成效显著。随着栽培、耕作制度变化,田间病情虫情发生变化,演替规律更加复杂,大面积单产提升要求病虫防控进一步降低危害损失率和病原菌毒素含量,病虫害防控工作要求更高。 会议强调,各级植保机构要科学研判病虫害防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农资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先正达集团中国(下称先正达)、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下称中阿公司)、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六国化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布局科技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资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阿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健表示,这意味着农资企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品升级和服务模式转型,特别是在绿色农业和数字农业领域,农资企业需要加速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高效、精准、环保的需求。 六国化工总经理马健表示,农资行业作为农业基础支撑行业,应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定位,在农业领域引领科技创新,超前布局,根据业态资源和模式发展新质生产...
-
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2025年1月2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耐密高产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联合国内高校发现了一种通过选择性基因编辑Br2基因实现玉米株高连续降低的方法,为玉米耐密、抗倒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半矮秆”育种曾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革命。然而,目前为止,生产中实际可用的玉米降杆策略仍然缺乏。该研究通过选择性基因编辑Br2基因,创制了7种具有不同(连续)降杆效应的等位基因型 (其中两种基因型可降杆不减产)。杂交实验表明,该策略普适性强,可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有效编辑和连续降杆改良。通过创制基于Br2的“单倍体介导的基因组编辑(IMGE)”系统,实现了两代内对玉米株高进行快速定向改良,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来源丨生物所 作者丨王宝宝 通讯员丨崔艳...